找到相关内容245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解脱与涅磐

    杂念之所缠绕;一面确认理想界有高纯妙乐之一境,向上寻求。佛家所用各种“观”全是从这方面着力。   (二)意志的修养。意志修养有消极,积极两方面。消极方面,主要在破除、制御意志,换句话说,要立下决心,...舌头而刻意求美食,为奉养眼珠而刻意求美色之类。高等的替精神假当奴隶,例如受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或见解所束缚而不能自拔之类。佛以为此等皆是由发生的顽迷意志,我们向来一切活动,都为他所左右。我们至少要...

    梁启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2962487.html
  • 禅是一盏灯不污染

    不玄妙,然而境界极高。世界上不超忮求妒害的机心的巳极少:看破名缰利锁的人更少;破除,毋意、毋必、毋固、毋的更如鳞角凤七,可见在人生的历程中,此心不受污染,是何等的不容易。出家求道的方外人:便是求...

    杜松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5963896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禅七与人生

    。能够经常保持一颗清明的心,能够念念分明,知道自己在吃饭,在行走,在坐禅,甚至在睡觉,真正成为心灵的主人。古代有牧牛图,表示坐禅的心灵历程,修道就像牧牛的过程。我们的心如牛一样,必须时时刻刻看守它...rdquo;,除了表示七天之外,还表示我们的第七识--末那识。第七识因与痴、爱、见、慢四大烦恼相应,因此恒常地执著生命主体为,即是我。于是,在我们的起心动念中,总是离不开一个“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75469168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的一个习定方法

    以入无自觉之境界为初  步,所谓无自觉之境界者,即无我之境界是也。盖禅之第一  关,则在心理上破除,由无而无,无无即无,是故僧谛  有差别,禅观皆平等,此之谓心理的禅。  人为五无间业,转流生死,...

    宁墨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1970906.html
  • 佛家为什么要说“无我”

    ,佛经中关于的立说。  印度佛教的“无我”说,是为了解决婆罗门教指常为是的主张,亦即以为世界是常性,永远存在的,所以提出了无常的主张人也是无偿的,故在认识上要求破除,进而破除法执,整个世界亦是...一般总是针对戏论(俗见)而言的,佛家认为常人总将“所”(外物世界)区分快来,认为它们都是实体。这被称为“”、“法执”。分两种:即“身执”与“离身执”。身执我是以“肉身”为“”。...

    项运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14274413.html
  • 《大乘菩提心修法》相关问题释疑

    实践中不断培养舍利他之心,则比较容易消除贪嗔痴习气,由此破除,而保持菩提心永不退失。  3、修菩提心与念佛、持咒、打坐相比,哪种方法更为殊胜?  从“众善奉行、诸恶莫作、自净其意”的佛教根本宗旨...妄想执着。修习菩提心,时时对众生发无量的慈悲喜舍之心,其本质乃是破除成见的一种方便。这种修法,虽然在思维观想上讲究全心全意地舍利他,但是,由于众生心身中的各种障碍,这种观想力实际上很难作用于...

    陶贵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2559667.html
  • 一乘顿教与和谐社会

    ;有行无解,变为世间宗教;世间宗教之解,类似神话,经不起现代科技的检验,故属无解。世间宗教都有顽固的、法执,以致引起不同宗派的争斗和互相残杀。佛教和世间宗教的最大区别是:佛教行者必须破除、法执...阿赖耶识中;业种随缘成熟,无常迅速,恶报临头。所以人不破除和法执、令净赖耶识,无论身处任何环境,内心恶种随缘活跃变现之时,令人随时随地遭遇不测、心烦意乱、痛苦万千,即是世俗痛苦之源。要想根除世俗痛苦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1147912.html
  • 中国书道艺术的内在主体性进路——以禅宗精神为中心

    并指陈创作主体通过书艺来输送本心,体现以心传心的禅门宗风;  · 二、从禅宗艺术主体的无住境界,指出书艺上重视发展艺术创造主体,与禅宗破除的思想并无矛盾;  · 三、通过‘媒体’与‘媒介’之...重视发展艺术创造主体,与禅宗破除的思想并无矛盾;而在第三部份,我们会通过‘媒体’与“媒介”之区分,进一步讨论创作主体的无我境界;最后,在第四部份,我们会从他者的立场,讨论诠释主体的化境。  伍之壹:...

    吴有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3957072.html
  • 在烦恼,烦恼在

      人生在世孰能无烦恼,纵使一时逃避了,最后仍要面对,根本之道是认清烦恼本质、破除,练习与烦恼共存,在烦恼中安、调、化,了解到烦恼不惹自寻烦恼罢了。   的学生中有好些人已...   放下 放下烦恼    “”是什么?我是“五蕴”假名所成,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的假合而已!我们习惯把这个身体当作是“”,把身体感官的觉受当作是“的感觉”,依着感官对境所起的觉受而有...

    许永河

    |烦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6/2025112930.html
  • 捐赠器官与临终助念问题

    丁酉冬,如法荼毗”,弟子们“不敢从粉骴遗嘱,奉骨塔于灵峰大殿右”。〈见蕅益大师年谱〉这就是遗嘱未能生效的明证。   或谓:“佛教徒不应执着自己的肉体”。“捐赠器官就是行菩萨道”。对!学佛要破除,稍懂佛法的人,都知道这个道理。但是,不执着要在生时不,不要等到死后。在生时,能自作主,尚且不能不;待死后不能自主时要他不,能做到吗?捐赠器官是行菩萨道,没错。不过,菩萨道应在活着时行,不要等到死...

    会性法师(藏头)

    |临终|捐赠器官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4/1721213858.html